【育儿美文】积木的智慧
发布时间:2018-02-08 10:28
文丨刘咏思
 
       孩子需要的是学习能力还是知识?二十年前的答案是知识,现在的答案是学习能力。学习能力是甚么?专注能力、秩序感觉能力、各种的协调能力、独立能力、思考能力、判断能力、解难能力、组合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审美能力、判断选择能力、逻辑能力、尝试能力、掌握能力、建构能力、表达能力、沟通能力、观察能力、想象能力、改善能力、记忆能力、掌控能力、定位能力、创新能力、管理能力及主动能力。这些能力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元素,但值得留意的是这些人格元素并非文字及语言所能传授的。
       而世上竟然有一种工具/教具/玩具/学具可以令孩子内化以上所有的学习能力,这就是积木。让我们试试思考这看似简单的东西怎样挖掘出人类的潜能!
通过搭积木培养专注力
       如何培养出专注力,必然是靠专心做一件事的过程。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,不用成人陪同,不受他人干涉,又可不限时地做的活动,唯有搭积木这一项。
       孩子跟积木互动时,小脑袋需要同时配合不同的状态,在这建构、组合、分析及再重组过程中,孩子不但获得心理满足,也同时获得逻辑,判断、选择、秩序的思考能力。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,亦从这过程能得到主动、掌控、定位、创新、改进、测试的内化机会。这样的具体经验是不能替代的:以视觉观察及动手工作,渐渐过渡至抽象思考,以此来培育基础能力是最能容易建构正常化人格。若抽象地 (以语言)培育孩子基础能力及建构他们的人格特质,以孩子当前的能力来说似乎是缘木求鱼。
“慢”的活动培养思考和耐性
      当孩子用小手拾起积木时,需要协调手眼,对焦目标位置,轻轻放松手腕及手指再放下积木,否则要承受自然的结果(积木倒下)。孩子须直接承受这物理性的结果,成人不应修改干涉,否则误导下会令孩子接收错误讯息,这违背了大自然定律,阻碍孩子日后的判断力及认知发展。“慢”的活动能令孩子有足够时间思考及培养耐性。
     积木亦能帮助孩子体验具体事物,重现情境,重组记忆,有唤醒及聚合记忆的效果,所以我们称积木为想象工具。这过程中想象可变现实具体,而现实具体又可引发其他的想象,所以积木是思维型孩子的至爱。
     孩子能用积木呈现脑中的想象,自然陶醉在堆砌积木的过程中。成人亦可以从孩子堆砌积木的过程中观察到孩子的兴趣所在。孩子在堆砌积木时观看布局、程序、创造、整合,发现错误后分析再重组,像是掌控了整体的图像一样。他积极地思考、回想、改善、测试可行性、判断难易,用每一精细动作去体验领悟物理科学,内化人与物理的关系,甚至赞叹起人类伟大的建设。孩子独立地寻找解决方法,不靠他人能力协助,也不需别人语言解释,故积木应该称为「学具」(自学工具),而非「教具」(教导用具)。
     立体积木是三维具体物,透过堆砌积木这个轻松喜乐的过程,孩子能轻易掌握重量、大小、轻重、厚薄、长短、形状等的几何学概念。当孩子堆砌三维积木时,他们需要了解位置、空间距离及视觉整合之间的关系,从多角度去欣赏作品,来发展视觉艺术,最终获得审美欣赏的经验;这个过程即是所有能力的完美配合。此外,堆砌积木让孩子熟识形体的性质、形体的能动性(球体)、形体的稳定性(柱体),以及整体结构的平衡关系等重要的物理理论,从而产生人跟物理的关系。成人若想考考孩子的平面/立体转换能力,可先请孩子看一张照片,然后用积木重现照片,看看孩子是否有能力把二维变成三维;待孩子长大一点,亦可让孩子把积木的成果画下来,试试看其三维变二维的能力。(至于怎样把孩子的伟大作品留念,当然是拍下照片,做成一本「XXX小朋友的积木影集」!)
     作为一位幼儿的观察者,要具备的能力是要分析孩子每一动作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影响,不能只是随便看看。细心静观去察觉出其中意义,里面包含着千言万语,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。观察了孩子堆砌积木8年,我发现孩子堆砌积木时发展状态及需要:
动机-->想象-->计划-->次序-->执行-->位置-->测试-->验证-->成果
准备一个属于孩子的无边界空间
     堆砌积木时,孩子需要一个特定的范围吗?一张小地毯、小枱垫、大地毯,抑或大花园?其实是视乎积木多少、大小及孩子数目而定。当然个人而然,若能在偌大的户外花园进行此活动,孩子有一个无边界的空间,无限地发挥想象,效果最佳。大部分家庭空间有限,家长可让孩子在一张小的净色地毯试试,地毯形状可方形、圆形及三角形等常有变化,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地毯的范围,孩子可在上面练习手眼协调,体会空间、距离等,使其发展出无限性的创造能力。
发展数学能力
     堆砌积木时,孩子需要一个特定的范围吗?一张小地毯、小枱垫、大地毯,抑或大花园?其实是视乎积木多少、大小及孩子数目而定。当然个人而然,若能在偌大的户外花园进行此活动,孩子有一个无边界的空间,无限地发挥想象,效果最佳。大部分家庭空间有限,家长可让孩子在一张小的净色地毯试试,地毯形状可方形、圆形及三角形等常有变化,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地毯的范围,孩子可在上面练习手眼协调,体会空间、距离等,使其发展出无限性的创造能力。
     积木是家长的好帮手,若在家里忙得很的父母,应利用堆砌积木来训练孩子各种能力,而非让孩子看电视。孩子堆砌积木可持续数小时,这是培育专心思考的好工具,除非孩子邀请你的参与,成人应在过程中尽量不加己见及干预,让孩子的各样能力得以顺应自然发展。若多于一个孩子一起堆砌积木,请留心倾听他们的社交对话,尽量把对话记下,可发现不同孩子的本性,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观察活动,当然也是一个有趣的回忆,记录可以好好保存,待孩子长大后送给他们作为惊喜礼物。少数孩子会在堆砌积木时自言自语,这是私语期外显表现(口语内化),这能让孩子把语言内化成思想工具的过程。
     若成人期望孩子专注在积木的形状多于颜色的话,应使用原木色的积木,让孩子用积木的外在线条来建构整体构图,比起用七彩缤纷的积木来得更富美感。另外,大自然颜色的积木能平和孩子情绪,令他们不慌不忙地工作,不会焦急烦躁影响耐性,比起七彩的高度刺激来得和谐,也得以延长孩子的专注的时间!
     笔者认为原始积木较组装入榫式积木的效果为高,孩子应先用原始积木建立好基础,数年后才砌组装入榫式积木。因为组装入榫式积木大多有附有图的指引,限制了创意发展、探索兴奋以及经历与过程。孩子砌积木时,应要先接触立体(3D),再把立体(3D)变成平面(2D),最后才由平面(2D)变回立体(3D),假如一开始就要孩子由平面(2D)变成立体(3D),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规律。
     积木形状应包含正方体、长方体、圆柱体、锥体及球体等,德国幼教之父福禄贝尔FriedrichFröbel (1782-1852) 称此等立方体为「客观宇宙原物」。
     孩子敏感的小手可分辨不同积木,其敏锐的眼睛亦能视觉判别差异。积木的大小比例应是1:2:3或1:2:4,对孩子来说较易掌握、操控及明白,另一目的是可令成人说出「一倍」、「一半」、「再一半」、「1+1+1」及「1x3」等的数学语言。体积小的积木可训练孩子小手肌,而大积木则可训练大肢体肌肉关节,脚、身、手、眼各部分得以协调发展。孩子常常搬运大积木劳动筋骨,养成勤奋不懒惰的个性。玩积木对发育眼球也有好处。眼球的设计是用来看立体(3D),所以多看平面(2D)易疲劳,玩积木则不同,可训练孩子用眼睛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,这些体会全印在脑海里,发展其立体思考能力。
      就算孩子把积木推倒,对成人来说是微不足道。其实是高层次的学习,这是机动力学:抛物线。牛顿曾说过:天上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与地上物种的抛物线运动是同一根源。
      积木能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,最大原因是积木活动过程及结果每次不相同,变化多端,孩子可从多样化的积木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,儿童无限喜悦在于可感受创造的满足,这也是积木活动令他们陶醉的因素。不只是堆砌积木的过程,孩子搭建完后收拾积木,也是练习视觉空间及发展逻辑的好机会。因为孩子须根据木箱的状态来分配及分类积木,依据每件积木几何形状来归类,方便日后提取,过程中得以形成视觉逻辑。
     积木是建构人类的重要工具,也是最好的开放式(open-ended)学具。积木耐用程度可达数代,能让孩子持续学习到老:
0 – 1 岁: 感觉触碰、五指抓握、产生声音
1 – 2 岁: 排线(水平)、叠高(垂直)、组合、推倒(力及抛物线认知)
2 – 3 岁: 架构建筑、回忆重建、想象开始
3 – 4 岁: 掌握平衡、相称配合、语言配合、耐性发展
4 – 5 岁: 设计创新、用途思考、图案结构、美感审视、空间发展、逻辑出发
5 – 6 岁: 结构注意、计划组合、景观美化、数学认知、意志坚持、解决方法
6岁以后: 思考工具

        积木活动能给予孩子认知建构、由个别组合至整体、从整体分拆到个别等概念,期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将来建构世界的人。智者谓“成事三年,败事三天”,要得到成果需要时间,但破坏只是一瞬间的事,堆砌积木如此,培育孩子也如此,与各位家长共勉之。
 

上一篇:环境育人
下一篇:家长的负面主义

弘扬蒙特梭利教育理念,给孩子的未来选择一个美好的起点。
Enhancing Montessori Education,
Gives the Children a Head Start in Life
 
Copyright HONGMEI EDUCATION.All Rights Reserved. 红梅教育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00082号